下列关于电子标签(RFID)与条形码(barcode)标签的叙述,正确的是(1)。
A、电子标签建置成本低
B、条形码标签,但难以被复制
C、电子标签容量大,可同时读取多个标签并且难以被复制
D、电子标签通讯距离短,但对环境变化有较高的忍受能力
试题(1)分析
RFID具有远距离读取、高存储容量、成本高、可同时被读取、难复制、可工作于各种恶劣环境等特点;条形码具有容量小、成本低、容易被复制、构造简单、灵活实用等特点。
参考答案
(1)C
瀑布模型把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8个主要的阶段,其中(2)一阶段定义的规划将成为软件测试中的系统测试阶段的目标
A、问题的定义
B、可行性研究
C、软件需求分析
D、系统总体设计
试题(2)分析
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8个阶段,分别是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程序编制、测试和运行维护。需求分析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软件测试中系统测试就是要验证是否达到了软件的需求。
参考答案
(2)C
在信息系统集成项目开发的开始阶段,如果项目存在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且项目的参与人员还不能完全理解项目开发的范围和需求,那么采用(3)作为此项目的开发模型更符合项目的实际情况。
A、增量迭代模型或螺旋模型
B、面向过程的瀑布模型
C、面向对象的模型或快速模型
D、部分并行的瀑布模型
试题(3)分析
本题主要考察各开发模型的定义及适用范围。
瀑布模型:将软件生命周期划分为问题定义、可行性研究、需求分析、总体设计、详细设计、程序编制、测试和运行维护等阶段,并且规定了它们自上而下、相互衔接的固定次序,如同瀑布流水,逐级下落,适用于用户需求很明确的项目。面向过程的瀑布模型和部分并行的瀑布模型亦是如此。
快速模型(原型模型)?是否一样?:根据已有需求,建立原型模型,通过“样品”不断改进,使得最后的产品就是用户所需要的。适用于初期用户需求不明确的项目,缩短了开发周期,加快了工程进度。
螺旋模型:将瀑布模型和快速原型模型结合起来,强调了其他模型所忽视的风险分析,对于新近开发,需求不明确的情况下,适合用螺旋模型进行开发,便于风险控制和需求变更。
迭代模型:似小型的瀑布式项目,所有的阶段(需求及其它)都可以细分为迭代。每一次的迭代都会产生一个可以发布的产品,这个产品是最终产品的一部分。适用于在项目开发早期需求可能有所变化、高风险的项目。
增量模型:融合了瀑布模型的基本成分(重复应用)和原型实现的迭代特征,该模型采用随着日程时间的进展而交错的线性序列,每一个线性序列产生软件的一个可发布的“增量”。进行已有产品升级或新版本开发、对所开发的领域比较熟悉而且已有原型系统。
面向对象的模型是RUP吗?
参考答案
(3)A
企业通过网页安排向消费者提供计次收费性的网上信息浏览和信息下载的电子商务模式属于(4)
A、B2B的在线付费浏览模式
B、B2C的在线付费浏览模式
C、C2C的在线付费浏览模式
D、实物商品的消费模式
试题(4)分析
企业属于商家,消费者属于个人,应该是B2 C的模式。B2B是企业对企业的服务。C2C是个人对个人。
参考答案
(4)B
电子钱包是电子商务购物活动中的(5)
A、电子货币
B、信用卡
C、一种支付工具
D、网络应用程序
试题(5)分析
电子钱包是电子商务购物活动中常用的一种支付工具,成其适于小额购物。在电子钱包内存放的电子货币,如电子现金、电子零钱、电子信用卡等。使用电子钱包购物。通常需要在电子钱包服务系统中进行。电子商务活动中电子钱包的软件通常都是免费提供的。世界上有VISA Cash和Mondex两大在线电子钱包服务系统。
参考答案
(5)C
下列选项中,(6)不属于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指导原则。
A、效益原则 B、系统原则 C、优化原则 D、行政原则
试题(6)分析
信息资源管理标准化的指导原则:效益原则、系统原则、动态原则、优化原则、协商原则。
参考答案
(6)D
关于软件过程改进,描述不正确的是(7)
A、问题的解决是过程改进的核心
B、促进是受知识驱动的
C、改进是项目开发人员的主要工作
D、改进应该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
试题(7)分析
软件过程改进的五条核心原则分别是:注重问题、强调知识创新、鼓励参与、领导层的统一、计划不断地改进。问题的解决是过程改进的核心;改进是一种知识的创新,软件过程改进是受知识的驱动的;改进是整个项目团队的主要工作;改进应该是一个不断持续的过程。
参考答案
(7)C
因为在软件开发的每一个环节都有可能产生意想不到的问题,所以(8)。
A、应尽量由程序员或开发小组测试自己的程序
B、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只需考虑合理的输入条件即可
C、在设计测试用例时,只需要考虑合理的输出条件即可
D、应对把软件验证与确认贯穿到整个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中
试题(8)分析
测试应尽量避免程序员或开发小组测试自己的程序,所以A是错的;软件测试用例的设计主要考虑用例编号、测试标题、重要级别、测试输入、操作步骤、预期结果等方面的结果,所以B和C不全面;在软件开发的全过程中,都需要软件验证和确认,因此D是正确的。
参考答案
(8)D
软件需求分析要做的工作是(9),因此,进行需求分析时(10)
(9)A、确定软件开发阶段的适用工具
B、清晰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
C、为原始问题及目标软件建立物理模型
D、不仅解决目标系统“做什么”,还要解决目标系统“怎么做”的问题
(10)A、应充分发挥分析人员的想象力
B、应充分发挥分析人员和用户的想象力
C、应注意一切信息与要求都是站在开发方的角度上考虑
D、应注意一切信息与要求都是站在应用的角度上考虑
试题(9)、(10)分析
软件需求分析就是把软件计划期间建立的软件可行性分析求精和细化,分析各种可能的解法,并且分配给各个软件元素。需求分析是软件定义阶段中的最后一步,是确定系统必须完成哪些工作,也就是对目标系统提出完整、准确、清晰、具体的要求,描述软件应有的功能和性能。
在进行需求分析时要满足客户需求,一切信息与要求都是站在应用的角度上考虑。
参考答案:
(9)B 、(10)D
国家标准GB/T16260《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规定了软件产品的6个质量特性,他们是(11)
A、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B、功能性、寿命、可信性、安全、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C、功能性、无形性、经济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D、功能性、同步性、可信性、安全、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试题(11)分析
国家标准GB/T16260《软件产品评价—质量特性及其使用指南》规定了软件产品的6个质量特性:功能性、可靠性、易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
参考答案
(11)A
原PDF文件请下载
各省软考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