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Switching是处于交换边缘的路由器,将每个输入帧的第三层地址映射为简单的标记,然后把有标记的帧转化为ATM信元,再映射到VC上,在网络核心ATM交换机进行标记交换,由路由器保存标记信息表(路由表),用以寻找第三层路由。最后,将标记信元送到目的地路由器上,由目的地路由器去掉信息标记,把信元转化成帧,送到最终的目的端。在这个过程中,通过交换标记(小的数据单元)和仅进行一次简单的标记查询就可提高转发帧的性能。
IP交换技术是一种将第二层交换功能和第三层路由功能结合起来的技术,是多层交换的另一种类型,与CSR相类似,都是数据流驱动IP交换的一种应用。就是说它们可以根据独立业务流到达的情况来安排交换机的资源,并通过标签分配和把数据流映射成VC上的信令信息(IFMP和FANP),实现交换的过程。这些,都是独立于单个IP数据流进行的,保持了Internet模型的扩展性及在第三层按照逐级跳的方式对所有业务进行转发的形式,且引入了特定的控制协议,把IP数据流转移到端到端的直通路径。
ARIS是一种汇聚的基于通路的IP交换技术,基本的功能是按照汇聚的IP数据流的目的端建立、维护交换通路。ARIS利用选路协议的信息并把这些信息与网络入口到出口的交换通路联系起来,从而实现了上述功能。具体地说:ARIS是运行在集成的交换机/路由器设备网络上的控制协议,因ISR是支持IP选路的第二层交换机(如ATM),故ARIS可以利用选路协议中的信息(由OSPF,BGP)把IP分组映射到第二层交换通路上,通过ISR设备和网络,成为第一种引入汇聚交换通路的IP交换机制。在多个不同的源端和同一目的端之间,ARIS可以建立多点到点的交换通路,进而降低了交换机资源的消耗。
对于第三层交换技术,因各公司多采用自己的标准,相互间的连通比较困难。因此,IETF正在制定MPLS的标准,以将各公司第三层交换技术的标准统一起来。
MPLS是将第二层交换功能与第三层路由功能完善地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技术,在IP路由和控制协议的基础上,MPLS提供了面向连接的交换。其所以称之为多协议,是因为MPLS可以支持网络层的各种协议,如IPv4、IPv6、IPX、CLNP等等,同时MPLS也支持第二层的各种协议,支持任何能够在网络层实体间传送网络层分组的第二层媒体,而并不针对某一种链路技术。MPLS以十分简洁的方式完成信息的传送,且与TAG、ATM交换相类似,引入了固定长度的短标签(Label)作为在MPLS网中进行数据转发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