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态以太网交换最初设计思路来源于电话网, 即在一个系统内同时按需存在许多点-点会话。动态以太网交换可以在不改变标准以太网节点设备的同时( 即工作站和服务器采用标准的以太网卡,驱动程序,电缆和应用程序),极大地提高网络的带宽。 其工作过程如下:交换机检查来自PC的数据包; 交换机识别该数据包的源地址和目的地址;交换机动态打开一专用的10Mbps链路,将包由源地址端口传送至目的地址端口。
以图2为例,动态交换检查由A工作站发往B工作站的数据包,在A与B 之间动态建立一专用的10Mbps链路。显然,不象传统的共享以太网, 数据包不是发往网络上的所有工作站,而是对每一数据传输产生专用的10Mbps链路。而连接到动态交换上的工作站及服务器仍使用标准的以太网卡,驱动程序,电缆及应用程序。
图2
在动态交换的内部,标准以太网的冲突式网络存取机制(CSMA/CD)不再存在, 与以太网相依存的"冲突"显著变小或不复存在, 每一用户昀可独立享受局域网的全部带宽(以太网10Mbps),所有的数据包都通过专用的点对点10Mbps链路进行交换,因此以太网交换为诸如客户机/服务器应用,分布式数据库,图像处理,CAD,甚至多媒体等数据密集型网络应用提供了足够的带宽。因为数据不昌传送到所有的端口,网络也难以被窃听,所以动态交换环境比共享式以太网更加安全。
动态交换同时检查所有数据包,同时开辟许多的10Mbps 专用链路以完成并行的数据通信。这样在任何时间内可以存在许多专用的源-目的以太网。 动态交换以太网的这种并行的,点对点特性与电话网相似,同时也与FTM相近。一旦一个独立的端口通信完成,动态交换释放此链路。因此,动态交换的带宽流量是按需的,这种按需带宽特性是ATM网的另一特性。但因动态以太网交换是建立在标准以太网基础上( 标准接口卡,驱动,电缆和应用) , 用户可以保留其在原有以太网上的投资和基础上, 获得像ATM一样的专用带宽及安全保密性。
三、以太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