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准考证打印   论文投票   报考指南   论文辅导   软考培训   郑重申明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软考学苑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 高项上午综合知识 > 高项考点梳理 >> 正文
正文
1.2信息系统建设
来源: 作者: 时间;2017-12-06 09:23:55 点击数: 尚大软考交流群:376154208
1.2信息系统建设● 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目标及其主要工作内容)1.立项阶段 即其概念阶段或需求阶段,这一阶段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概念的形成过程,根据用户单位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提出建设信息系统的初步构想;二是需求分析过程,即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形成《需求规范说明书》,经评审、批准后立项。 2.
<尚大教育,教育至上,人才为大:sdedu.cc>

 1.2信息系统建设

● 信息系统建设的复杂性

● 信息系统的生命周期(各阶段目标及其主要工作内容)

1.立项阶段 

即其概念阶段或需求阶段,这一阶段分为两个过程:一是概念的形成过程,根据用户单位业务发展和经营管理的需要,提出建设信息系统的初步构想;二是需求分析过程,即对企业信息系统的需求进行深入调研和分析,形成《需求规范说明书》,经评审、批准后立项。

2.开发阶段

1)总体规划阶段:是系统开发的起始阶段,以立项阶段所做的需求分析为基础,明确信息系统在企业经营战略中的作用和地位,指导信息系统的开发,优化配置并利用各种资源,包括内部资源和外部资源,通过规划过程规范或完善用户单位的业务流程。一个比较完整的总体规划应当包括信息系统的开发目标、总体结构、组织结构、管理流程、实施计划、技术规范。

2)系统分析阶段:目标是为系统设计阶段提供系统的逻辑模型,内容包括组织结构及功能分析、业务流程分析、数据和数据流程分析及系统初步方案。

3)系统设计阶段:根据系统分析的结果设计出信息系统的实施方案,主要内容包括系统架构设计、数据库设计、处理流程设计、功能模块设计、安全控制方案设计、系统组织和队伍设计及系统管理流程设计。

4)系统实施阶段:是将设计阶段的成果在计算机和网络上具体实现,即将设计文本变成能在计算机上运行的软件系统。由于系统实施阶段是对以前全部工作的检验,因此用户的参与特别重要。

5)系统验收阶段:通过试运行,系统性能的优劣及其他各种问题都会暴露在用户面前,即进入了系统验收阶段。

3.运维阶段

信息系统通过验收,正式移交给用户以后,就进入运维阶段,系统长时间的有效运行是检验系统质量的试金石。

要保障系统正常运行,系统维护是不可缺少的工作。维护可分为4种类型:排错性维护适应性维护完善性维护预防性维护

4.消亡阶段

开发一个信息系统并希望它一劳永逸地运行下去是不现实的。企业的信息系统经常不可避免地会遇到系统更新改造、功能扩展,甚至报废重建等情况。对此,用户单位应当在信息系统建设的初期就注意系统消亡条件和时机,以及由此而花费的成本。

 

● 信息系统建设的原则

● 信息系统开发方法

1.结构化方法

按照信息系统生命周期,应用结构化系统开发方法,把整个系统的开发过程分为若干阶段,然后一步一步地依次进行,前一阶段是后一阶段的工作依据;每个阶段又划分详细的工作步骤,顺序作业。每个阶段和主要步骤都有明确详尽的文档编制要求,各个阶段和各个步骤的向下转移都是通过建立各自的软件文档和对关键阶段、步骤进行审核和控制实现的。

结构化方法具有如下特点。

(l)遵循用户至上原则。

(2)严格区分工作阶段,每个阶段有明确的任务和取得的成果。

(3)强调系统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4)系统开发过程工程化,文档资料标准化。

该方法的优点是:理论基础严密,它的指导思想是用户需求在系统建立之前就能被充分了解和理解。由此可见,结构化方法注重开发过程的整体性和全局性。

该方法的缺点是:开发周期长;文档、设计说明繁琐,工作效率低;要求在开发之初全面认识系统的信息需求,充分预料各种可能发生的变化,但这并不十分现实;若用户参与系统开发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造成系统交接过程不平稳,系统运行与维护管理难度加大。

 

2.原型法

原型法的基本思想与结构化方法不同,原型法认为在很难一下子全面准确地提出用户需求的情况下,首先不要求一定要对系统做全面、详细的调查、分析,而是本着开发人员对用户需求的初步理解,先快速开发一个原型系统,然后通过反复修改来实现用户的最终系统需求。

原型应当具备的特点如下。

(1)实际可行。

(2)具有最终系统的基本特征。

(3)构造方便、快速,造价低。

原型法的特点在于原型法对用户的需求是动态响应、逐步纳入的,系统分析、设计与实现都是随着对一个工作模型的不断修改而同时完成的,相互之间并无明显界限,也没有明确分工。系统开发计划就是一个反复修改的过程。适用于用户需求开始时定义不清、管理决策方法结构化程度不高的系统开发,开发方法更宜被用户接受;但如果用户配合不好,盲目修改,就会拖延开发过程。

 

3.面向对象方法( Object Oriented,OO)

面向对象方法的基本思想如下。

(1)客观事物是由对象组成的,对象是在原事物基础上抽象的结果。

(2)对象是由属性和操作组成的,其属性反映了对象的数据信息特征,而操作则用来定义改变对象属性状态的各种操作方式。

(3)对象之间的联系通过消息传递机制来实现,而消息传递的方式是通过消息传递模式和方法所定义的操作过程来完成的。

(4)对象可以按其属性来归类,借助类的层次结构,子类可以通过继承机制获得其父类的特性。

(5)对象具有封装的特性,一个对象就构成一个严格模块化的实体,在系统开发中可被共享和重复引用,达到软件(程序和模块)复用的目的。

面向对象的信息系统开发,其关键点是能否建立一个全面、合理、统一的模型,它既能反映问题域,也能被计算机系统求解域所接受。

 

<尚大教育,教育至上,人才为大:sdedu.cc>
 
   各省软考办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1.1信息系统
下一篇: 1.3软件工程知识
 相关文章
 
 
跟贴共
笔 名 :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尚大教育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距离2023年05月27-28日软考考试还有
尚大软考交流群:376154208
软考各地考务机构
历年真题汇总




各省市软考报名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