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文档的重要性及其种类
项目文档管理,是指在一个项目开发进程中将提交的文档进行收集管理的过程。通常,文档管理在项目开发中不是很受重视,当发现其重要性时,往往为时已晚。整个项目可能因此变得管理混乱,问题产生后无据可查。文档管理对于一个项目的顺利进行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其关键性不容忽视。
《计算机软件产品开发文件编制指南》明确了软件项目文档的具体分类。《指南》中提出文档从重要性和质量要求方面可以分为非正式文档和正式文档;从项目周期角度可分为开发文档、产品文档、管理文档:更细致一点还可分为14类文档文件,具体有可行性研究报告、项目开发计划、软件需求说明书、数据要求说明书、概要设计说明书、详细设计说明书、数据库设计说明书、用户手册、操作手册、模块开发卷宗、测试计划、测试分析报告、开发进度月报和项目开发总结报告。
配置管理的基本概念
配置管理是为了系统的控制配置变更,在系统的整个生命周期中维持配置的完整性和可跟踪性,而标识系统在不同时间点上配置的学科
配置项
IEEE对配置项的定义为“硬件、软件或二者兼有的集合,为配置管理指定的,在配置管理过程中作为一个单独的实体对待。
可以作为配置项进行管理的内容:外部交付的软件产品和数据、指定的内部软件工作产品和数据、指定的用于创建或支持软件产品的支持工具、供方,供应商提供的软件和客户提供的设备,软件。典型配置项包括项目计划书、需求文档、设计文档、源代码、可执行代码、测试用例、运行软件所需的各种数据,它们经评审和检查通过后进八软件配置管理。
配置库
配置库是一组受控制的、辅助软件开发、使用和维护的软件及相关的文档(IEEE610.12-90),它在软件发布管理和交付活动中,起着器械性的作用。
配置管理活动和流程
配置管理活动和流程程主要包括制定配置管理计划、配置识别与建立基线、建立配置管理系统、版本管理、配置状态报告和配置审计。
配置管理系统
软件配置管理系统是软件工程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的是通过确定软件配置管理细则和提供规范的软件配置项管理软件系统,加强软件研制过程的质量控制,增强软件研制过程的可控性,确保软件配置管理项(包括各种文档、数据和程序)的完备、清晰、一致和可追踪性,以及技术状态的可控制性。
基线:一组拥有唯一标识号的需求、设计、源代码文卷以及相应的可执行代码、构造文卷和用户文档构成一条基线。基线一经放行,就可以作为从配置管理系统检索源代码文卷(配置项)和生成可执行文卷的工具。
在建立基线之前,工作产品的所有者能快速、非正式地对工作产品做出变更。但基线建立之后,变更要通过评价和验证变更的正式程序来控制。
建立配置管理系统的基本步骤:
(1)组建配置管理方案构造小组。配置管理过程构造小组应该包括如下成员:小组负责人、技术支持专家、配置管理技术专家、配置管理系统用户代表。
(2)对目标机构进行了解、评估。
(3)配置管理工具及其提供商评估。
(4)制订实施计划。
(5)定义配置管理流程。
(6)试验项目的实施。
(7)全面实施。
用于建立配置库的工具:可以用vss、cvs等工具建立配置库。
配置库的类型:配置库可以分为动态库(开发库、程序员库、工作痒)、受控库(主库)、静态库(软件仓库)和备份库4种类型。
版本管理
版本(版本号)是表示一个CI具有一组定义的功能的一种标志。随着功能的增加,删除或修改,CI被授予不同的版本号。
配置项的版本号规则与配置项的状态相关。
处于“草稿”状态的配置项的版本号格式为O.YZ,YZ的数字范围为01~99。随着草稿的修正,YZ的取值应递增。YZ的初值和增幅由用户自己把握。
处于“正式”状态的配置项的版本号格式为X.Y,X为主版本号,取值范围为1~9。Y为次版本号,取值范围为0~9。配置项第一次成为“正式”文件时,版本号为1.0。如果配置项升级幅度比较小,可以将变动部分制作成配置项的附件,附件版本依次为1.o,I.l,……。当附件的变动积累到一定程度时,配置项豹Y值可适量增加,Y值增加一定程度时,X值将适量增加。当配置项升级幅度比较大时,才允许直接增大X值。
处于“修改”状态的配置项的版本号格式为X.YZ。配置项正在修改时,一般只增大Z值,X.Y值保持不变。当配置项修改完毕,状态成为“正式”时,将Z值设置为O,增加X.Y值。参见上述规则。
功能配置审计
功能配置审计是进行审计以验证以下几个方面: ’
配置项的开发已圆满完成;
配置项已达到规定的性能和功能特定特性;
配置项的运行和支持文档已完成并且是符合要求的。
理配置审计
每个构建的配置项符合相应的技术文档;
配置项与配置状态报告中的信息相对应。
各省软考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