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大教育,教育至上,人才为大:sdedu.cc>
数据备份系统
a)完全数据备份至少每天一次;
b)备份介质场外存放;
c)远程实时备份,实现数据零丢失。
备用数据处理系统
a)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具备与生产数据处理系统一致的处理能力并完全
兼容;
b)应用软件是“集群的”,可实时无缝切换;
c)具备远程集群系统的实时监控和自动切换能力。
备用网络系统
a)配备与主系统相同等级的通信线路和网络设备;
b)备用网络处于运行状态;
c)最终用户可通过网路同时接入主、备中心。
备用基础设施
a)有符合介质存放条件的场地;
b)有符合备用数据处理系统和备用网络设备运行要求的场地;
c)有满足关键业务功能恢复运作要求的场地;
d)以上场地应保持
7×24h运作。
专业技术支持能力
在灾难备份中心
7×24h有专职的
a)计算机机房管理人员;
b)专职数据备份技术支持人员;
c)专职硬件、网络技术支持人员;
d)专职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技术支持人员。
运行维护管理能力
a)有介质存取、验证和转储管理制度;
b)按介质特性对备份数据进行定期的有效性验证;
c)有备用计算机机房运行管理制度;
d)有硬性的网络运行管理制度;
e)有实时数据备份系统运行管理制度;
f)有操作系统、数据库和应用软件运行管理制度。
灾难恢复预案有相应的经过完整测试和演练的灾难恢复预案。
A.7灾难恢复能力等级评定原则
如果达到某个灾难恢复能力等级,应同时满足该等级中
7个要素的相应要求。
A.8灾难备份中心的等级
灾难备份中心的等级等于其可支持的灾难恢复最高等级。
示例:可支持
1至
5级的灾难备份中心的级别为
5级。
附录
B(资料性附录)灾难恢复预案框架
B.1目标和范围
定义灾难恢复预案中的相关术语和方法论,并说明灾难恢复的目标,如恢复时间目标(RTO)和恢复
点目标(RPO)。说明预案的作用范围,解决哪些问题,不解决哪些问题。
B.2组织和职责
描述灾难恢复组织的组成、各个岗位的职责和人员名单。灾难恢复组织应包括应急响应组、灾难恢复
组等。
B.3联络与通讯
列出灾难恢复相关人员和组织的联络表。包含灾难恢复团队、运营商、厂商、主管部门、媒体、员工
家属等。联络方式包括固定电话、移动电话、对讲机、电子邮件和住址等。
B.4突发事件响应流程
B.4.1事件通告
任何人员在发现信息系统相关突发事件发生或即将发生时,应按预定的流程报告相关人员,并由相关
人员进行初步判断、通知和处置。
B.4.2人员疏散
提供指定的集合地点和替代的集合地点,还包括通知人员撤离的办法,撤离的组织和步骤等。
B.4.3损害评估
在突发事件发生后,应由应急响应组的损害评估人员,确定事态的严重程度。由灾难恢复责任人召集
相应的专业人员对突发事件进行慎重评估,确认突发事件对信息系统造成的影响程度,确定下一步将要采
取的行动。一旦系统的影响被确定,应将最新信息按照预定的通告流程通知给相应的团队。
<尚大教育,教育至上,人才为大:sdedu.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