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准考证打印   论文投票   报考指南   论文辅导   软考培训   郑重申明  
您现在的位置:  首页 > 通信学苑 > 中级互联网技术 >> 正文
正文
从固定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
来源:尚大教育-通信学院 作者:辉辉 时间;2012-12-26 点击数: 尚大软考交流群:376154208
移动互联网是移动通信网和(固定)互联网相互融合的产物。移动通信网络和互联网原来各自在其领域,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但从商业模型到技术架构,从终端、网络到应用都存在很多的差异性。二者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资源优势,导致以移动电话公司为代表的、以移动话音为主业的移动通信业,与以互联网和计算机厂家为代表的、以数据通信为中心的互联网业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在诸多方面有所不同。加之最近两年,随着美国苹果公司以终端为中心在iPhone、iTouch、App Store等商业和技术方面创新所取得的巨大成功,使得对移动互联网的理解出

    第三个挑战是移动性支持。互联网的设计是基于固定(有线)方式的接入、终端是计算机的环境考虑的,未能考虑移动应用环境中的无线网络和小型终端可能带来的问题,这直接体现在WWW/TCP/IP等协议的设计上:

3.2 传输层

    业界针对无线网络环境,对TCP技术也已经做了一些改进,大致可以分为三类。第一类是利用本地无线链路层的重传机制做一些性能优化,如基站参与探测TCP包、引入时间戳和利用IP头中的信息等。这种方式容易出现单点故障,并且要求IP/TCP载荷是直接封装在链路层帧中的,并且不能加密。第二种技术通过设置中间代理结点,将性能差异巨大的无线和有线部分分开处理,如Indirect-TCP。这种方法的缺点是破坏了TCP端到端的属性,基站等中间代理结点必须保留TCP通信中的数据和状态信息,移动终端中的相关应用也必须二次建立连接。第三种方式是增加和利用TCP协议等的一些消息字段,显式通知真正的丢包原因。如利用网际差错消息协议(ICMP),显式丢包通知和局部通知等。

    3.3 应用层

    除了通过无线接入协议(WAP)和。mobi等方式,为移动终端设计专门的网页和内容的方法外,另外一种典型做法是把(固定)互联网上的网页和内容适配到移动终端上。移动适配技术通过在网络上的不同位置(服务器、网关和终端三种)部署专门的网关或代理服务器,对网页和多媒体资源进行转换以适应移动终端的特征,确保正常使用并改善用户体验。

    从内容上来看,移动内容适配涉及WEB页面内容和音视频内容两大类。WEB页面内容适配技术目前已经有一些实际案例,如与Opera公司提供的与Opera Mini浏览器配合的Web适配系统,Bytemobile公司提供由运营商部署的Web Fidelity系统等。W3C正在制定更长期的WEB内容适配的相关标准,包括WEB内容适配需求(Content Transformation Landscape 1.0)、WEB内容转换代理指南(Guidelines for Web Content Transformation Proxies)以及设备描述容器API(Device Description Repository Simple API)等。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上一篇:微软拟发布Next网站 展示新技术
下一篇:移动互联网与网络中立
 相关文章
 
 
跟贴共
笔 名 :   验证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尚大教育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
距离2023年10月14日通信考试还有
通信各地考务机构
各省市通信报名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