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服务器应考虑以下内容。
(1)服务器的选择应充分考虑业主在应用方面的需求。应用一般分为三种类型:报告、查询、统计。报告和查询为一类,特点是:发生频率高、单个业务处理时间短、数据库操作负荷低。统计为另一类,特点是:发生频率低、单个业务处理时间长、数据库操作负荷高。因此在作服务器处理能力需求和资源配置(CPU、内存)时应科学分析每台服务器承载的业务类型,并提供详细的估算方法,根据估算的TPC值选择CPU的型号和数量。在估算内存时,应计算操作系统、数据库、Portal、应用系统、数据库并发用户内存开销、共享内存、文件交换和缓冲区等开销。
(2)分析应用系统的运算模型是以OLTP(联机事务处理)为主还是以数据挖掘和数据仓库等OLAP类型为主;然后在审核系统设计和资源配置方案时应主要考察应用服务器和数据库服务器的运算指标和性能。OLTP类型的业务主要参考服务器的TPC-C指标,OLAP类型的业务主要参考TPC-R和TPC一指标,Web服务器主要参考TPC-W指标。在系统规划设计阶段,可以参考原厂商数据和国际权威测评机构的数据〔如www.tpc.org ) 。
(3)在关键业务应用中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应支持群集和高可用性(HA)处理,设备选型时应重点审核多机间的热切换和负载均衡能力(需要应用软件开发商的配合)。此外还要确定服务器的HA策略是否需要网络设备的支持。
(4)服务器的硬盘、网络接口、网络连接及电源均应考虑足够的冗余。
(5)系统可靠性。通常用MTBF(平均无故障时间)值衡量。
(6)服务器系统设备应具有适当的扩充能力,包括CPU的扩充、内存容量的扩充及I/O能力的扩充等;并可支持CPU模块的升级和群集内节点数的平滑扩充。
(7)数据库和应用服务器应支持并行数据库。
(8)服务器的处理能力要求能满足所有的业务应用和一定用户规模的需求,而且须考虑全部系统的开销及应用切换时性能余量。在做系统配置时应进行峰值处理能力的估算(风险分析),例如是否需要在意外宕机后对历史数据进行累计处理,如果发生,必须评估服务器的配置(CPU、内存)能否满足要求。
操作系统至少要应达到的要求为:
(1)操作系统应至少达到C2级的安全标准,应遵循X/open XPG4, POSIX 1003.1等国际或工业标准。
(2)操作系统支持在线诊断和软硬件的自动错误记录,在电源故障或其他紧急情况可提供自保护和自恢复。
各省软考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