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投资控制基本框架是资源计划—成本估算(粗)--成本预算(落实到具体工作上,相对更精确)--成本控制(控制原理为以计划成本为目标值,项目各阶段、各单项工作的实际成本与计划值进行比较,发现偏差并进行纠正和控制)
|
内容 |
输入 |
方法 |
输出 |
其他 |
资源计划 |
预算缩减项目需要哪些方面的资源,以及各类资源的数量。并编制报表,提交审核和批准 |
工作分解结构WBS、历史资料、范围陈述、资源库描述、组织结构 |
专家判断、项目管理软件、替代方案的确认 |
资源计划书 |
建立审核完整性和规范性、工作分解结构的合理性、各个分项的预算合理性 |
成本估算 |
是对所需资源可能数量的估计,即承建单位未提供产品和服务的花费,一般人力成本=人员工作量*人员月成本的总和 |
工作分解结构WBS、资源计划书、资源价格、活动时间估计(进度估计)、历史资料、财务图表 |
类比估计法、参数建模、累加估计(自底向上)、自顶向下法、专家判定、为获胜而定的价格、计算工具 |
项目的成本估算、详细说明和成本管理计划 |
估算步骤:建立目标—对所需数据和资源进行规划—确定软件需求—拟定所有可行细节—比较迭代各估算值—事后跟踪 |
成本预算 |
把估算的总成本分配到各个工作细目,监理基准成本以衡量项目的执行情况 |
成本估计、工作分解结构、项目进度 |
类比预算法、自底向上预算法、参数模型预算法、计算机化工具 |
基准成本(以时间为自变量的函数,用于对项目执行成本进行度量和监督,预算成本按时间累加便得到基准成本) |
预算类型: 1、量级预算(早期,偏差范围在-25%-75%可接受) 2、预算估算(-10%-25%) 3、最终概算(用于采购决策,-5%-10%,包括单位工程概算、单项工程综合概算、总概算) |
成本控制 |
概念:为在批准的预算条件下确保项目保质按期完成,而对形成项目成本的过程进行指导、监督、分析、调整和限制的活动。应作好预控(预防偏差的发生,主要)、过程控制(成本在实施过程中形成)、变动控制(对造成成本偏差的事实调整成本计划)。目的是再批准的投资预算范围内保质按期完成信息系统工程项目,保证实现预期的项目投资效益。 原则:1、以批准预算确定的费用基准线为基准 2、对实施执行过程进行跟踪监督,记录并整理详细的实施执行报告 3、规范费用变更流程 4、全面考虑执行控制,不是越节约越好 影响成本的主要因素: 1、项目属性:需求不确定性、计划不落实性、规模和工作量不确定性、进度与质量限制、外部环境和风险、现代程序设计规范的运用、使用软件的工具 2、人员属性:系统分析日呢元、程序员和测试人员的能力和经验,人员流动性 3、成果属性:可靠性要求高一般成本就高;数据基规模;软件产品的复杂性 4、计算机属性:执行时间限制、主存限制、虚拟机的易变性、计算机周转时间 5、其他:管理质量、用户水平、文档配置等 成本失控的原因: 1、 认识不足:了解不足,缺乏成本意识,缺乏成本使用的责任感 2、 组织不健全:制度、责任、控制落实不到位 3、 方法不恰当:缺乏数据处理方法、缺乏具体要求、没有控制方法和工作制度;没有动态比较和辅助程序的利用 4、 技术之曰:早期无法准确估计、方法不当、数据不全、价格大幅变化、变更银器、风险估计不足等 成本控制方法:基本思路是降低成本和增加收入;主要包括分析项目影响要素变动和变化趋势;控制要素变动而实现成本管理目标 1、 建立一套完整的成本控制体系 2、 实施全过程控制(规划—招投标—实施—竣工验收—结算等) 3、 加强财务预核算管理 4、 精简项目机构 5、 加强质量管理 6、 降低工期成本 7、 将强索赔管理:弥补承建单位不应承受的风险损失,避免建设单位反索赔,避免成本风险。 |
备注:
成本概预算的监理:审核,重点是编制依据是否符合规定、造价及各项经济指标是否合理,单项工程有无漏项,说明是否全面并做到内容完整、造价正确,以及经济指标及主要设备和软件配置合理。审查主要内容:
1) 设计编制依据的合法性、时效性和使用范围
2) 设计编制的深度、有否三级概算表
3) 编制范围和内容与主管部门批准的建设项目范围和具体工程内容是否一致
4) 分期建设项目的建设范围及具体工程内容有无重复较差,是否重复计算或漏算
5) 单位工程的工程量、套用定额及取是否正确
6) 其他费用应列的项目是否符合规定,静态动态投资是否分别列出
审核的方法:
1) 全面审核法:全面细致、质量高、差错少,工作量过大
2) 重点审核法
3) 经验审核法
4) 分解对比审核法
各省软考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