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密技术
网络安全的另一个非常重要的手段就是加密技术,它的思想核心就是既然网络本身并不安全可靠,那么所有重要信息就全部通过加密处理。加密的技术主要分两种:
单匙技术
这种技术无论加密还是解密都是用同一把钥匙(secret key)。这是比较传统的一种加密方法。发信人用某把钥匙将某重要信息加密,通过网络传给收信人,收信人再用同一把钥匙将加密后的信息解密。这种方法快捷简便,即使传输信息的网络不安全,被别人截走信息,加密后的信息也不易泄露。
但这种方法也存在一个问题,即如果收信者和发信者不在同一地理位置,那么他们必须确保有一个安全渠道来传送加密钥匙。但是如果确实存在这样一个安全渠道(如通过信差、长途电话等等),他们又何必需要加密呢?后来出现的双匙技术解决了这个难题。
双匙技术
此技术使用两个相关互补的钥匙:一个称为公用钥匙(public key),另一个称为私人钥匙(secret key)。公用钥匙是大家被告知的,而私人钥匙则只有每个人自己知道。发信者需用收信人的公用钥匙将重要信息加密,然后通过网络传给收信人。收信人再用自己的私人钥匙将其解密。除了私人钥匙的持有者,没有人--即使是发信者--能够将其解密。公用钥匙是公开的,可以通过网络告知发信人(即使网络不安全)。而只知道公用钥匙是无法导出私人钥匙的。现有软件如Internet免费提供的PGP(Pretty Good Privacy)可直接实现这些功能。
加密技术主要有两个用途,一是加密信息,正如上面介绍的;另一个是信息数字署名,即发信者用自己的私人钥匙将信息加密,这就相当于在这条消息上署上了名。任何人只有用发信者的公用钥匙,才能解开这条消息。这一方面可以证明这条信息确实是此发信者发出的,而且事后未经过他人的改动(因为只有发信者才知道自己的私人钥匙);另一方面也确保发信者对自己发出的消息负责,消息一旦发出并署了名,他就无法再否认这一事实。
如果既需要保密又希望署名,则可以将上面介绍的两个步骤合并起来。即发信者先用自己的私人钥匙署名再用收信者的公用钥匙加密,再发给对方。反过来收信者只需用自己的私人钥匙解密,再用发信者的公用钥匙验证签名。这个过程说起来有些繁琐,实际上很多软件都可以只用一条命令实现这些功能,非常简便易行。
在网络传输中,加密技术是一种效率高而又灵活的安全手段,值得在企业网络中加以推广。目前,加密算法有多种,大多源于美国,但是大多受到美国出口管制法的限制。现在金融系统和商界普遍使用的算法是美国数据加密标准DES。近几年来我国对加密算法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密码强度分析和实用化研究上。
各省软考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