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房安全
基础环境安全
机房安全可以提供计算机系统安全的运行环境,我们从以下方面来讨论需注意的问题
实体设备的位置:计算机设备不应放在行人拥挤、空气阻塞或卡车来往频繁的地方。这些设备应安装在专用计算机房或专为计算机改建的地方,而暴露和被破坏的危险可以因计算机的合理放置而减少。远离街道,远离火容易蔓延到的地方和易受洪水淹没的地方。以及从其它建筑物上能看到的地区为了防止由于火灾、爆炸、气候和环境引起的损坏,机房不应利用建筑物外层的房间,也不应设在锅炉房附近或其它有潜在危险的区域,同时要避免放在有大变压器或发电机等强电磁辐射源附近。
防备自然灾害:例如机房的防火。在机房内,计算机设备放置得当,可减少发生火灾时造成的损失。应该将密集的磁带和磁盘存储设备分开放置以减少密度。为了减少火、温度和湿度的有害影响,将关键性的磁带与其它磁媒体存放在耐火的地下室里或保险箱内是至关重要的。在保险箱内或地下室里保存重要文件的复制本也很重要。因为可能有这种情况,当这—重要文件从保险箱取出后正在被加工处理时发生了火灾,则该重要文件就可能被毁坏。所以机房内应当有防火器材与设备,如手提式灭火器,消防栓、感烟式探测器、自动喷水灭火系统等等。
机房选址与建筑材料:为防止计算机机房遭到周围不利环境的意外侵害,应尽量避免计算机机房建立在易燃易爆的化工仓库附近,如汽车加油站、煤气站、军火库等附近。另外,应避开污染区、如化工污染区、盐雾区、风沙区、煤场区及有害气体区域。
火灾的发生主要有发烟、火焰扩散、热辐射扩散三个阶段,前两个阶段的检测手段为烟雾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
计算机机房内为了确保灾害发生时人员和设施的撤离及设备的维护,应留有必要的空间。
在计算机机房,为了防范非法入侵,可以设置边域保护、周界保护、入口保护以及关键区域保护。
为防止爆炸等危险。在与邻室相接处,最好设置一个缓冲地带或隔离构造。
机房应该只有一个出入口,同时具有若干个紧急出入口。经常使用的进出口,应限于一处,以便于进出的管理。但为了人员在事故中安全撤离及应急搬运工作简便可行,应在合适的位置上开设应急口,而进出口(包括应急门)的门应具有足够的强度并装上锁。要求门具有足够的强度。其目的在于:保护电子计算机系统、数据等不受人为破坏;防止外部火灾对计算机机房的影响;防止地震时建筑物变形及破坏而造成进出口的封闭。关键出入口加电子门锁(全息卡片等),要进入时需将一种带有磁条信息编码的身份证标志,如磁卡插入磁卡读出装置,经该装置识别,认可后方可开门进入。该装置可联到计算机上,计算机存有关于标志拥有者身份的信息和记录了标志使用的日期和时间,提供一个人们进入机房的记录和在非工作时间有人进入机房的报告。还有一种电子门锁叫做掌形锁,对要进入者的手指直径,弧度以及手指间的距离进行识别。
对于极端重要的计算机房出入控制可采用双层电子门。两个电子门之间有一个小空间,它在同一个时间只能容纳一个人。有的电子门还有重量限制,超过重量第二层门就处于关闭状态。当一个人从双层电子门外门进入之后,外门就锁上了,对这个人进行识别(磁卡、闭路电视等),如果识别无误,通向机房的内门打开,如果不认识这个人,内、外门继续锁着直到警卫人员到来。
还有一种是全息卡片,它是由激光束刻成的卡片,持该卡片插入卡片阅读机,如果识别无误,门即自行打开。另一种密码键是机械式开关系统,输入暗码,门即自动开启。这种密码键需要与其它进出管理联用。
为了克服湿度给计算机设备带来的危害。通常希望把计算机机房的湿度控制在45%~65%之间。环境温度对计算机可靠运行的影响十分明显。据有关试验统计资料表明:对集成电路和电子元器件,室温在规定使用范围内增加10摄氏度,其可靠性降低25%,器件周围的环境温度超过60摄氏度时。计算机就容易发生故障。当电阻器在高温环境条件下使用时。出于散热困难将导致额定功率下降,实验表明,温度每升高或降低1摄氏度,其电阻值大约变化1%。温度对电容的影响主要是使其使用时间缩短。其次是引起电容量和功率因数等参数的变化。实验证明,在超过规定温度工作时,温度每增加10摄氏度,其使用时间将下降50%,温度过低,电解质会解冻,使电阻增大,损耗增加。温度过高,会加速半导体和机械装置内的腐蚀过程。温度对磁介质导磁率变化也有影响。温度过低会使绝缘材料变硬,变脆。
各省软考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