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1配置管理概述
18.1.1 配置管理概念
1 资源管理是洞察所用IT资产,并进行有效管理。
2 IT资产管理包括:
①为所有内外部资源(台式机、服务器、网络、存储设备)提供广泛的发现和性能分析功能,实现资源的合理使用和重部署;
②提供整体软件许可管理(目录和使用),包括更复杂的数据库和分布式应用;
③提供合同和厂商管理,可以减少文档工作,如核对发票、控制租赁协议、改进并简化谈判过程;
④影响分析、成本分析和财政资产管理(包括ROI报表),为业务环境提供适应性支持,降低操作环境成本。
18.1.2 配置管理
3 配置管理是专门负责提供IT基础架构的配置及运行情况信息的流程。
4 配置管理作为一个控制中心,其主要目标表现在4个方面:
①计算所有IT资产;
②为其他IT系统管理流程提供准确信息;
③作为故障管理、变更管理和新系统转换的基础;
④验证基础架构记录的正确性并纠正发现的错误。
5 通过实施配置管理流程,可为客户和服务提供方带来多方面的效益:
①有效管理IT组件;
②提供高质量的IT服务;
③更好的遵守法规;
④帮助制定财务和费用计划。
18.2 硬件管理
18.2.1 硬件管理的范围
6 COBIT中定义的IT资源:
(1)数据。最广泛意义上的对象(外部和内部的)、结构即非结构化的、图像、各类数据;
(2)应用系统。人工处理以及计算机程序的总和;
(3)技术。包括硬件、操作系统、数据库管理系统、网络、多媒体;
(4)设备。包括所拥有的支持信息系统的所用资源。
(5)人员。包括员工技能,意识,以及计划、组织、获取、交付、支持、和监控信息系统及服务的能力。
18.2.2 硬件配置管理
7 配置是在技术文档中说明并最终组成软件产品的功能和物理属性。包含了即将受控的所用产品特性,内容及相关文档、软件版本、变更文档、硬件运行的支持数据,以及其他一切保证硬件一致性的组成要素。
8 硬件配置管理包括了对各CI进行标示并对他们进行配置的修改和控制的过程。
9 在配置管理系统中,基线就是一个CI或一组CI在其生命周期的不同时间点上通过正式评审而进入正式受控的一种状态。
10 简述基线管理的过程。
答:每一个基线都是其下一步开发的出发点和参考点,都将接受配置管理的严格控制,对其的修改严格按照变更控制要求的过程进行,上一个基线加上增加和修改的基线内容形成下一个基线。
11 基线具有哪些属性?
答:(1)通过正式的评审过程建立,存在于基线库中,变更接受更高权限控制,是进一步开发和修改的基准和出发点。
(2)第一个基线包含了通过评审的软件需求(需求基线),建立“需求基线”,受控的系统需求称为进一步软件开发的出发点,对需求的变更被正式初始化、评估。受控的需求还是对软件进行功能评审的基础。
各省软考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