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1.3 系统处理模式
1集中式计算模式最典型的特征是通过主机系统形成大部分的通信流程,构成系统的所用通信协议都是系统专有的,大型主机在系统中占据着绝对的支配作用,所有控制和管理功能都由主机来完成。
2一般认为,从80年代到今天,分布式计算经历了3个阶段:①桌上计算(Desktop Computing);②工作组计算(Wordgroup Computing);③网络计算(Network Computing)。
3实时处理也叫做联机处理(Online Transaction,OLTP)。
批处理与实时处理对比
特性 批处理 实时处理 |
业务处理 记录业务数据累计成批,排序周期处理 数据产生立即处理 文件更新 批处理时 业务处理时 相应时间(周转时间) 几小时或几天 几秒钟 |
4基于网络浏览器的分布式计算方式称为Web计算,分布式对象和网络技术的集成称为对象Web。
5Web计算的优点:①统一的用户界面;②经济性、可维护性;③鲁棒性;④可伸缩性;⑤兼容性;⑥安全性;⑦适应网络的异构、动态环境。
4.1.4 系统事务管理
1事务是用户定义的一个数据库操作序列,这些操作要么全做,要么全不做,是一个不可分割的工作单位。
2在SQL语言中,定义事务的语句有三条:①BEGIN TRANSACTION②COMMIT③ROLLBACK
3事务具有4个特性:①原子性(atomicity);②一致性(consystency);③隔离性(isolation);④持续性或称永久性(durability)。
4事务是恢复和并发控制的基本单位。
5在单处理机系统中,事务的并行执行实际上是这些并行事务的并行操作轮流交叉运行,称为交叉并行方式(Interleaved Concurrency)。
6并发操作带来的数据不一致性包括3类:①丢失修改②不可重复读③读“脏”数据。
7封锁是实现并发控制的重要技术,确切的控制由封锁的类型决定,基本的封锁类型有2种:①排它锁(ExclusiveLocks, X锁,写锁)②共享锁(Share Locks,S锁,读锁)。
4.2 系统性能
4.2.1 系统性能定义和指标
1响应时间(ElapsedTime):计算机完成某一任务所花费的时间。吞吐量和相应时间成反比,相应时间越短,吞吐量越大。
2计算机性能常用的指标:MIPS、MFLOPS
MIPS=指令数/(执行时间×1000000),通常用VAX-11/780机处理能力为1MIPS。
MFLOPS=浮点指令书(执行时间×1000000),
1MFLOPS≈3MIPS
4.2.2 系统性能评估
1系统性能评估技术:分析技术、模拟技术、测量技术。
分析技术主要是利用排队论模型进行分析。测量技术的评估层次包括:实际应用程序、核心程序、合成测试程序。
2国际认可的用来测量机器性能的基准测试程序(准确性递减):①实际的应用程序方法;②核心基准程序方法;③简单基准测试程序;④综合基准测试程序。
各省软考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