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访问控制和鉴别
9.2.1 鉴别
1 鉴别机制是以交换信息的方式确认实体真实身份的一种安全机制,可被鉴别的实体称为主体,主体有一个或多个与之对应的辨别标识符。
2 可被鉴别的主体有人类用户、进程、实开放系统、OSI层实体、组织机构。
3 鉴别的目的为防止其他实体占用和独立操作被鉴别实体的身份,这类危害称之为“冒充”。
4 主体和验证者的两种关系背景:主体由申请者来代表申请者和验证者之间存在着特定通信关系;主体为验证者提供数据项来源。
5 鉴别的方法主要有以下5中:用所拥有的(IC卡)进行鉴别;用所知道的进行鉴别(如密码);用不可改变的特性(如生物测定的标识特征)进行鉴别;相信可靠的第三方建立的鉴别;环境(如主机地址)。
6鉴别分为单向和双向鉴别,鉴别服务可以将鉴别结果传送给访问控制服务。
9.2.2 访问控制的一般概念
1 访问控制的手段包括用户识别代码、密码、登录控制、资源授权(用户配置文件、资源配置文件、控制列表)、授权核查、日志和审计。
2 访问控制和内部控制的关系:共同目标是保护资产,内部控制设计所用的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包括与计算机相关的和无关的,而访问控制设计与知识相关的无形资产和有形资产,是整体安全控制的一部分。
9.2.3 访问控制的策略
1 实现访问控制的三种最常用的方法:要求用户输入一些保密信息(用户名、密码);采用物理识别设备(访问卡、钥匙、令牌)、采用生物统计学系统(基于某种特殊的物理特性对人进行唯一性识别)。
2 除了密码之外访问控制的特性包括:多个密码(一个密码用于进入系统、另一个密码用于规定操作权限);一次性密码(系统生成一次性密码的清单);基于时间的密码(访问使用的正确密码随时间变化,变化基于时间和一个秘密的用户钥匙,密码隔一段时间就发生变化,变得难以猜测);智能卡(不但需要密码,还要物理的智能卡才有权限接触系统);挑战反应系统(使用智能卡和加密的组合来提供安全访问控制身份识别系统)。
3 访问控制手段:
物理类
防御型:文书备份、围墙和栅栏、保安、证件识别系统、加锁的门、双供电系统、生物识别型门禁系统、工作场所的选择、灭火系统。
探测型:移动监测探头、烟感和温感探头、闭路监控、传感和报警系统。
管理类
防御型:安全知识培训、职务分离、职员雇用手续、职员离职手续、监督管理、灾难恢复和应急计划、计算机使用的登记。
探测型:安全评估和审计、性能评估、强制假期、背景调查、职务轮换。
技术类
防御型:访问控制软件、防病毒软件、库代码控制系统、密码、智能卡、加密、拨号访问控制和回叫系统。
探测型:日志审计、入侵检测系。
各省软考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