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作业管理
2.6.1 作业及作业管理的概念
1 作业(Job)是用户提交给操作系统计算的一个独立任务。一般每个作业必须经过若干个相对独立又相互关联的顺序加工步骤才能得到结果,每一个加工步骤称为一个作业步(Job Step)。
2 作业由用户组织,作业步由用户指定,一个作业从提交给系统,直到运行结束获得结果,要经过提交、收容、执行和完成4个阶段。
3 作业管理可以采用脱机和联机两种方式。
2.6.2 作业调度
1 作业调度算法包括:先来先服务算法、最短作业优先算法、响应比最高者优先(HRN)算法、优先数算法。
2 相应比=已等待时间/估计计算时间。
3 优先数算法分为:静态和动态优先数算法。
2.6.3 多道程序设计
1 操作系统引入多道程序设计的好处:一是提高了CPU的利用率;二是提高了内存和I/O设备的利用率;三是改进了系统的吞吐量;四是充分发挥了系统的并行性。主要缺点是作业周转时间长。
第三章 程序设计语言
3.1 程序设计语言基础知识
3.1.1 程序设计语言基本概念
1程序设计语言分为低级语言和高级语言两大类,低级语言包括机器语言和汇编语言,高级语言包括面向过程的语言和面向问题的语言。
3.1.2 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
1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成分:数据成分、运算成分、控制成分、函数。
2数据是程序操作的对象,具有存储类别、类型、作用域和生存周期等属性,使用时要为它分配内存空间;
数据名称由用户通过标示符命名,标示符是由字母、数字和称为下划线的特殊符号“_”组成的标记;
类型说明数据占用内存大小和存放形式;存储类别说明数据在内存中的位置和生存期;
作用域说明可以使用数据的代码范围;
生存期说明数据占用内存的时间范围。
3数据类型分类:
⑴按程序运行过程中数据的值能否改变,①常量(整型常量、实型常量、字符常量、符号常量)②变量⑵按数据的作用域范围①全局量②局部量⑶按数据组织形式的不同①基本类型(整型、实型、字符型、枚举型)②构造类型(数组、结构、公用)③指针类型④空类型。
4大多数程序设计语言的基本运算可分为算术运算、关系运算、逻辑运算。为了确保运算结果的唯一性,运算符号规定优先级和结合性。
5控制结构:顺序、选择、循环。
6任何函数都是由函数说明和函数体两部分组成。
7函数定义的一般格式
返回值的类型 函数名(形式参数表) //注释
{函数体}
8函数调用的一般形式为:函数名(实参表);
9传值的好处是传值调用不会改变调用函数实参变量的内容。
10函数体若调用自身则称为递归调用。
各省软考办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