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 存储管理
1存储管理的功能:①主存空间的分配与回收;②地址转换和存储保护;③主存空间的共享;④主存空间的扩充。
2.3.1 存储器的层次
1计算机系统的存储器可分为:寄存器、高速缓存、主存储器、磁盘缓存、固定磁盘、可移动磁盘介质6个层次结构。
2逻辑地址转化为物理地址,称为地址转换或重定位。
2.3.2 地址转换与存储保护
1存储管理类型:分区存储管理、分段存储管理、分页存储管理、虚拟存储管理。
2.3.3 分区存储管理
1分区存储管理分为:固定和可变分区管理。
2可变分区管理的分配算法:最先适用分配算法、最优适用分配算法、最坏适用分配算法。
2.4 设备管理
1外围设备分类:存储型设备、输入输出型设备。
2设备管理应具有以下功能:外围设备中断处理;缓冲区处理;外围设备的分配;外围设备驱动调度。
2.4.1 I/O硬件原理
1按照输入输出特性,I/O设备可划分为:输入型外围设备、输出型外围设备和存储型外围设备。
2按I/O控制器功能的强弱以及和CPU之间联系方式的不同,I/O设备控制方式可分为:询问方式、中断方式、DMA方式、通道方式。
3访问方式又称为程序直接控制方式。
4 DMA,直接存储器存取方式。
5通道又称为输入输出处理器。
2.4.2 I/O软件原理
1操作系统通常把I/O软件组织成4个层次:I/O中断处理程序(底层)、设备驱动程序、与硬件无关的操作系统I/O软件、用户层的I/O软件。
2输入输出中断的类型和功能:通知用户程序输入输出操作延链推进的程度;通知用户程序输入输出正常结束;通知用户程序发现的输入输出操作异常;通知程序外围设备上重要的异步信号。
3由设备无关软件完成的功能:对设备驱动程序的统一接口;设备命名;设备保护;提供独立于设备的块大小;缓冲区管理;块设备的存储分配;独占性外围设备的分配和释放;错误报告。
2.4.3 Spooling系统
1外围设备联机操作,简称为Spooling系统或假脱机操作系统,是用一类物理设备模拟另一类物理设备的的技术,是使独占使用的设备变成多台虚拟设备的一种技术,也是一种速度匹配技术。
2“井管理程序”控制作业和辅助存储器缓冲区域之间交换信息。
3“井”是用做缓冲的存储区域,采用井的技术能调节供求之间的矛盾,消除人工干预带来的损失。
4预输入程序的主要任务是控制信息从输入设备输入到输入井存放,并填写好输入表以便在作业执行中要求输入信息量,可以随时找到它们的存放位置。
5系统拥有一张作业表用来登记进入系统的所用作业的作业名、状态、预输入表位置等信息。
6输入井中的作业有4种状态:输入状态、收容状态、执行状态、完成状态。
7作业表是作业调度程序进行作业调度的依据,是Spooling系统和作业调度程序共享的数据结构。
2.4.4 磁盘调度
1操作系统采用一种适当的调度算法,使各进程对磁盘的平均访问(主要是寻道)时间最小,磁盘调度分为:移臂调度、旋转调度。
2移臂调度算法:电梯调度算法。
3当有若干等待进程请求访问磁盘上的信息时,旋转调度应考虑如下情况:①进程请求访问的是同一磁道上的不同编号的扇区;②进程请求访问的是不同磁道上的不同编号的扇区;③进程请求访问的是不同磁道上的相同编号的扇区。
情况①②情况,旋转调度总是让首先到达读写磁头位置下的扇区先进行传送操作;情况③旋转调度可以任选一个读写磁头位置下的扇区先进行传送操作。
各省软考办 | ||||||||||